close

如果你是個「嗜電視重症患者」,以平均每十五分鐘到二十分鐘,必須接受廣告轟炸三到五分鐘的頻率來看,其實每天腦袋吸收到的廣告訊息是遠超過於電視節目帶給你的資訊。當然,在接受廣告強迫行銷的情況下,還能看到優質且極富創意的廣告,也算是一件讓人喜悅的好事。

  說到「好事」,當然會讓人聯想到「喜餅」。(轉的有點硬)

  將話題拉回到這次的主題「一樣施力,兩樣情」主要是要聊聊「伊莎貝爾」去年跟今年的年度廣告。相信如果不是每到廣告就轉台的觀眾朋友,都看過「伊莎貝爾」今年剛出爐的兩支廣告「消失篇」跟「分開篇」。沒看過的朋友,沒關係,我分享一下完整的三分鐘版。






  但是礙於廣告時段其實很貴,有效益的廣告時段更是貴得嚇死人,所以當然不可能會傻到用掉一整個廣告時段來播放三分鐘的廣告。在播放的判斷上,廣告採用四十分鐘版,並引導觀眾字型到搜尋網站上去搜索相關訊息,藉由現代消費者慣用網路的特點,來減輕行銷費用上的負擔。

  但是說真的,跟完整的三分鐘版比較起來,電視播放的「閹割版」實在是剪接的非常爛。的確,重點都說到了,但是去頭去尾的結果是不知所云到一個不行,許多當初規劃用來醞釀情緒的橋段,沒了;作為串場的橋段獨白,沒了。什麼都沒了,還剩下什麼?大概是不知所云而失去消費動力的消費者。

  不過說實在話,「伊莎貝爾」雖然是個老品牌,但是這幾年開始深入廣告行銷之後,的確是有幾個頗為亮眼的作品出爐,甚至也為公司的品牌與「我們結婚吧」這句與商品息息相關的
Slogan緊密的結合起來,更是進一步打入消費者的內心。只是比較起2010年度的品牌廣告,去年度的「十二星座篇」顯得亮眼許多。




  雖然每一篇都是短短的一分鐘左右,但是卻是獨立且完整的一個段落分配,加上依序於媒體上進行曝光,十二支廣告大軍出境,效益十分的驚人。讓去年度的消費者正面評價硬是比今年多了二十個百分點左右。

  當然「十二星座篇」的成功其實是必然的一個結果。星座這個藉由統計概念的命理方式,早已根深蒂固於每個消費者的心中,各大媒體、網路平台,每一天、每個禮拜、每個月都在跟大家剖析星座,久而久之,大家也都有個既定的印象是「什麼星座的人就應該是什麼樣子。」

  成功的案例,也同樣出現於先前知名汽車品牌
MAZDA為旗下汽車MAZDA 3所規劃的系列廣告,藉由各個星座的要點,切入到汽車的每一個特性,瞬間讓MAZDA 3成為大家心目中的「個性級」好車。同樣的效益,套用到「伊莎貝爾」的品牌廣告上,當然也收到了相同的成效。

  藉由各個星座性格上的差別,規劃出十二支個具特色的求婚廣告,在廣告當然我們能不斷的聽到「我們結婚吧」這句品牌
Slogan,同時在歡笑之餘,為「伊莎貝爾」這個老品牌建立起新的形象。

  分析兩個年度的廣告,雖然都是一樣以劇情為主軸,加入創意的發想;拍攝的水準也都不差,類似底片風格的懷舊畫面,也讓我身邊一些設計人讚不絕口!甚至進一部討論兩個年度的廣告創一點,也都是利用「誇張」來加以包裝。但是為什麼同樣的一個元素,卻造成了完全不同的結果。

  這完全都是因為「一樣施力,兩樣情」啊!(拉回主題了)

  在誇張的元素上,「十二星座篇」可以說是用的淋漓盡致,無論是略帶懸疑性的「水瓶座篇」還是腳力驚人無比的「雙魚座篇」,都利用刻意營造的誇張,例如同一個人短時間出現於兩個地方;或是媲美世界紀錄的短跑速度,在觀眾哈哈大笑「誇張」的同時,不知不覺的對廣告有了深刻的印象;更遑論「十二星座篇」更是系統性的刻意凸顯出個星座的性格特徵,藉由誇張的呈現來提升消費者對星座深刻的認同度。

  比較一下,其實不難發現
2010年的兩支廣告,有著些許「十二星座篇」的元素在裡面,差別的只是在於施力的位置不同。

  「消失篇」及「分開篇」在誇張度的營造上,是施加於劇情的起伏,從一個或許會發生於許多人身上的劇情開端,先試圖帶領觀眾的認同度;接著引導進入一個較為戲劇性的發展,類似「十二星座-水瓶座篇」的「消失篇」,以及很韓劇的「分開篇」,切入試圖讓觀眾瞠目結舌的驚呼「那欸安內!」的同時,在轉進結局。

  總覺得這樣看下來,
2010年度的兩支廣告,在整個思維跟氣氛的營造上,更加的縝密且細膩,卻無法獲得消費者這認同的主因,其實不難發現,都是「閹割」惹得禍!這就是國民政府成立後要廢除太監制度的主因!(?)

  電視廣告的版本,足足刪減掉了將近四分之三的劇情,少了開頭的醞釀、中間的引導。「消失篇」成了懸疑驚悚片,「分開篇」也成了交通宣導片,光是讓觀眾摸不著頭緒,無法引導出認同度這一點,就已經減少掉一半的人搜尋的慾望,剩下的一半,又會有一部分的人,在看完電視打開電腦後,完全忘記了這回事。更遑論,這兩支廣告的發揮的方向,看起來像是在喚起人們對婚姻的渴望,宣示快把身邊的那個人緊緊綁住吧!卻忽略了,你「伊莎貝爾」真正要賺錢的對象是已經決定要結婚的準新人。有別於準新人們因為「十二星座篇」所營造出來的趣味及甜蜜氛圍,進而被吸引,甚至產生消費的舉動;
2010年的兩支廣告,實在無法確實的打動準新人的心。

  所以說,要喚醒人們結婚的慾望,還是應該交給經濟部或民政局,不是你「伊莎貝爾」。

  不過「消失篇」及「分開篇」這兩支廣告也不完全沒有發揮出他們的效益。雖然就廣告本身,無法讓消費者產生認同度,不過採用了網路搜尋的這個特點,倒也巧妙的啟動了搜尋引擎的開關,進一步讓消費者藉由搜尋的串連,重溫了「十二星座篇」的美好,進而再次的帶動去年度廣告在網路上熱門度的回溫。比起競爭業者大多還是採取傳統的廣告戰術,「伊莎貝爾」主打創意,也算打了兩場漂亮的勝仗。

  所以說,讓我們來歡呼「創意無限」吧!


喜歡這篇文章嗎?那就按下列圖示幫忙分享出去吧!

 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