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告版位
我們了解,您想抓住市場、消費者的心情,

因此我們總是要求自己,要從消費者及市場角度切入。



用簡單達成不簡單,用創意跟影像顛覆視覺!

我們的目的,是幫您行銷自己。



行銷文案企劃:

各類文案撰寫、公司產品命名、行銷企劃、品牌營造規劃、各類平面文宣配合、政府計畫案撰寫。



網路行銷企劃:

部落格行銷、社群行銷、網路行銷規劃、網路活動規劃。



平面視覺設計:

平面&DM設計、型錄海報設計、包裝印刷設計、展場視覺設計、LOGO設計、VI &CI設計、CIS企業識別系統、名片信封信紙設計、視覺設計。



專業攝影錄影:

商業攝影、婚禮攝影、婚禮錄影、婚紗攝影、活動記錄。



各項需求皆可提出,專案配合。



想追蹤簡約印象的最新動態,就快給我們個讚!





目前分類:創意工作人 (5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  網路時代發展到了現今社群的時代,創意行銷似乎變成了銷售上的一個重心,其實不管是什麼類型的商品或服務,即便是電視、電影等多媒體產業,最終的目的無非是銷售。產品的生產跟開發就是為了銷售,服務無非也是為了讓消費者使用而出現,電影販售的是本身及周邊,電視呢?則是銷售廣告時段跟置入行銷的機會。

  因此,「標的物」本身越是顯著,自然越容易被發現。在這個環節上,行銷人員的腦袋自然也必須更加靈活的發展。我們常常都會講,行銷無非就是下一場戰棋,用什麼策略,如何擊敗對手都是值得深思的一個環節。

  尤其是社群時代的來臨,用對策略,帶來的效益可是能達到千倍甚至是萬倍的成果。有的行銷人員會用標準手法,從產品面下手玩「口碑行銷」,透過良好評論的累積,引起消費者的注意。

  但所謂「兵不厭詐」,有的行銷人員則是用「話題行銷」的方式快速炒熱他的商品。但所謂的「話題」,跟「口碑」究竟有什麼不同,其實是一門學問。正所謂「富貴險中求」,有時如果行銷策略人員屬於膽大心細型的高手,也許就會用偏激的方式,炒熱「負面話題」來快速的引起消費者的注意。

文章標籤

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發現很久沒有寫一些比較沒意義的碎唸文,趁著這個已經忙了一個星期,腦袋不是很清楚的時候,來發表一些比較碎唸的東西。

  今天要探討的東西是「草食男」。

207800_1909481786008_1510766617_2021244_2489024_n.jpg  

  其實這個形容詞已經出現在台灣好一陣子,剛開始聽到的時候,我腦海裡第一個浮現的是類似《荒川爆笑團》的河童村長之類的角色。總覺得從日本傳來的新玩意兒,大概是個宅男的全新進化體之類的。加上台彎的媒體在偶像劇跟一些東西上,也都把草食男搞的跟宅男很像。

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在這個資訊發達的時代,我們無時無刻都在接受廣告跟行銷的轟炸。我換個委婉一點的說法:我們每天都在接受創意的轟炸。

  這些創意,透過平面、動態還是商品包裝,不管是怎麼一種媒介或形式呈現於我們的眼前,有時候會出現一些讓人難忘的超屌創意,但是大多數則是麻木之下的不知所云。為什麼,同樣都是出自「專業」的創意工作人身上,卻有著南轅北轍的差別。

  要討論這個問題,我們不妨可以將創意成品向前反推到成形前。
究竟!一個創意成形前,經過了多少的關卡,多少的煎熬呢?如果將這個問題丟給每一個從事創意的工作人,得到的答案大概都是這個:「不要問。很恐怖!」

  要解開這個「不能說的祕密」,就讓我們先來看一段影片。

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如果你是個「嗜電視重症患者」,以平均每十五分鐘到二十分鐘,必須接受廣告轟炸三到五分鐘的頻率來看,其實每天腦袋吸收到的廣告訊息是遠超過於電視節目帶給你的資訊。當然,在接受廣告強迫行銷的情況下,還能看到優質且極富創意的廣告,也算是一件讓人喜悅的好事。

  說到「好事」,當然會讓人聯想到「喜餅」。(轉的有點硬)

  將話題拉回到這次的主題「一樣施力,兩樣情」主要是要聊聊「伊莎貝爾」去年跟今年的年度廣告。相信如果不是每到廣告就轉台的觀眾朋友,都看過「伊莎貝爾」今年剛出爐的兩支廣告「消失篇」跟「分開篇」。沒看過的朋友,沒關係,我分享一下完整的三分鐘版。




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「創意」似乎時常被大家拿跟「設計」放在一起做談論。所以作為一個不要臉自稱的創意工作人,似乎也應該也要對設計有所概念。

  廣告這個行業,在苦力端這個環節有兩個職稱,一個叫文案企劃(
copywriter),另一個叫設計(Designer)。因為必須長時間跟設計相處,共事,為了避免被瞧不起,所以剛進這行的時候我倒也真的思考了一下到底什麼是設計。

  「設計」可以說是繼高科技產業之後,學生報考的熱門科系之一,因為還懵懂無知的時候,被媒體跟世俗觀念灌輸下的思考邏輯,會認為當一個
Designer感覺很光鮮亮麗(笑)。但是我綜觀了一下設計在台灣的定位,發現到,台灣的教育讓學生認為,設計就是一種美學;讓消費者感覺,設計是一種昂貴。

  同時,設計似乎變成是一個高門檻的職業。要成為一個設計,腦袋似乎從出生就要跟一般人不同,也許腦袋的皺折看起來就像是一幅畫。這個想法曾經讓我惶恐,因為我很清楚摸了那麼多年的文字,我自己的腦袋是什麼樣子。既然無法成為一個設計,我又該如何跟設計溝通,甚至去主導一個案子的方向?

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